太平歌词

日期:2013-12-31 22:52:16 作者: 信息来源: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">

太平歌词

 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艺术的曲艺形式,约形成于清代初叶,其曲调是从莲花落演变成的,流行于北京城区、郊区。

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(明地)演唱,它一直被作为相声的基本功,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。 

 

太平歌词渊源

张次溪在《人民首都的天桥》中说:太平歌词演唱者,手持木(按:应是”)板两块,用指合拍,词句多为警世规善的词句,歌韵多婉转。该书又说:据该行老辈人云:太平歌词之名,顺治年间已有之,故宫岔曲中,已有太平歌词之名称……”穷不怕朱绍文)在天桥地场上演出时开始,太平歌词被相声艺人引入活,北京解放以前表演相声的演员都必须会唱太平歌词。相声在明地演出时,于正式开演前或演出中加演。演唱时把二寸半长,一寸半宽的两块竹板(行话 玉子),在左手手心,运用手指、腕子的击打、颤动,能奏出轻重点和连环点,比较悦耳动听。唱词基本上是一韵到底的七字句,最初的唱法是每句前四个字是说,后三个字才演唱押韵。太平歌词的唱词内容,有民间传说故事、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类。尤以第一类曲目最多。北洋军阀时代,相声演员曾编演《世态炎凉》,第一句就唱出中华民国颠倒颠,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愤懑。唱词基本是七字句,每段曲目一韵到底。原始的唱法,每句前四个字是说,后三个字上韵演唱,比较呆板。

太平歌词 1920年,相声演员王兆麟,吉坪三到上海大世界游艺场演出的时候,王兆麟对太平歌词的曲调进行加工,变成四句一反复的单曲体,比较婉转动听,连演一个月,很受欢迎。同时,在胜利唱片公司,将《劝人方》《小上寿》《三婿拜寿》等曲目灌制成唱片,由此,太平歌词一度风行全国。王兆麟受到天津进步戏曲家王钟声等的影响,经常根据时事新闻即兴编成新词演唱,影响较大的有歌唱鉴湖女侠秋瑾的《女士英豪》和抨击张勋妄想复辟的《黄粱梦》等。

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,相声演员常连安、张杰尧、侯宝林等,也经常演唱太平歌词。侯的演唱别具一格,特点是圆润嘹亮、委婉跌宕、韵味浓郁。

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,该形式罕有演唱。1950年中央广播说唱团曾创作、演出新曲目《刘老汉过年》,并配以管弦乐器伴奏,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亦有关金凤编演的《刘胡兰》新曲目。 

 

太平歌词特点

太平歌词在地场上演出的时候,有三种演出的形式。第一种是边撒字边演唱;第二种是一个人独唱,进入杂耍园子演出以后,也有人演唱过。第三种是两个人对口唱,大多是在地场上加演的时候演唱的小段,曲目有《一文钱》《世态炎凉》等,节奏较一般曲目快,有些接近上下句交复的快板。如《一文钱》完全反映了当时相声艺人卖艺是为了养家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