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五件

日期:2012-07-04 21:59:58 作者: 信息来源:中国曲艺志河南卷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打五件因使用五件打击乐器伴奏而得名。流行千豫南的罗山、光山、潢川、商城、信阳、新县及江苏省的句容、栗水和皖南的部分地区。

据罗山县朱堂乡白马村老艺人陈再礼口述,打五件的初期是击打锣、鼓、镲三件乐器进行演唱。初为道士演唱经文,至明永乐年间。有还俗道士将打三件改为打互件,即增加小锣和马锣两件乐器。在演唱内容上,由唱经文改为唱一些劝人行善积德的劝世文。打五件多为一人演唱,也有两人表演,均为站唱。演唱时将大锣、马锣、小锣、镲、鼓五件打击乐器悬挂在特制木架上。艺人左手的小锣和鼓,右手打大锣和擦。左脚系绳,绳牵动锣锤击打马锣。一人表演时自打自唱,两人表演时由一人主唱,另一人伴奏兼伴唱或对唱。其唱腔以花鼓的【四字调】(又称【四平腔】)、【凤阳调】为主,另有【五更调】、【讨学钱调】等灯曲小调。唱腔不用管弦,其调高由演员临场自定。

清光绪初年,罗山一带遭水灾,灾民沿淮水东迁,将打五件传至江苏省的句容、潥水一带,并在当地逐渐传播发屐。此时,罗山、光山一带艺人大都吸收道情、大鼓书等曲种的曲(书)目。如《讨学钱》、《站花墙》、《蔡鸣风辞店》、《李三娘推磨》、《小大姐哭灵》、《孟姜女》、《何氏嫂劝姑》、《打桑叶》、《逮壮丁》等,进一步丰富了演唱内容。清末,打五件在罗山、光山一带出现了职业艺人,他们沿街挨门演唱,即兴编词,内容多为一些风调雨顺、人寿年丰之类的吉祥词。

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,打五件艺人多与花鼓戏班结合,改曲唱戏。少数艺人则在山乡农村,承袭着沿门演唱的形式流动演出,曲目多为短篇。艺人收入微薄,打五件演唱队伍减少并逐渐衰落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打五件艺人分到了土地,生活有了保障,多改为半农半艺,仅在农闲时外出行艺,或在春节期间参与社火活动的演出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老一辈艺人多谢世,仅有罗山县陈再礼等少数艺人常年活动,多演唱《懒大嫂》、《十八扯》、《出城西》等风趣幽狱的小段儿。

 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