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谈“说书” 从“活口书”说开去 从“活口书”说开去文\乔燕章河洛大鼓非遗传承人、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吕武成先生近日在“河南曲艺网”发表了一篇《活灵活现活口书》的文章,其中谈到了他年轻时在书场上发生的一件尴尬事。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,师傅为了 2022-12-1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童年的鼓儿词 “时候不早了,人也不少了,老少爷们大伯大叔大妈大婶哥哥姐姐小弟弟小妹妹,你们稳坐在地溜平,听我这破葫芦哑嗓子慢慢地哼——哼——哼——”据说,最后的“哼”字,哪位唱鼓儿词的哼得时间越长,说明他唱的水平越高。因此,我脑海 2022-11-2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夏夜听书 夏夜听书周大新少时,夏夜里最有趣的事儿,莫过于听大鼓书。农人们收完麦种罢秋之后,夜晚天热一时睡不着,便要请附近的鼓书艺人来说段书热闹。说书人一来,大伙拿把蒲扇拎个小凳往月亮下一坐,静听说书人说一段或喜或悲的古时故 2022-08-0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“五字歌”——说书技法散谈 武汉、沙市等地流传于评书艺人之中的五字歌,可算是评书表演艺术的经验之谈,兹分节抄录于下,并稍作诠释,供评书同仁参考。 说书虽小道,事事有根由, 纲目是灵魂,梁柱必须有。 我们称说书为小道,因为它确实是小, 2015-01-3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听瞎子老牛说书 者简介:逯玉克,洛阳偃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《洛风》文学季刊副主编,河南偃师人。 在豫西那片沟壑纵横的原野上,我出生的村子,偏僻如我逯姓的五岔沟,像一捧秋草,悄然藏在满是褶皱的万古荒原上。 冬天的炉火旁,奶奶老掉牙的 2015-01-2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何处觅踪,散落民间的说书人 序 书会之书并不是书本之书,而是说书之书。 书会乃古来遗风,宋代话本兴起时就已经有书会,出身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于勾栏瓦肆中编写话本、唱戏谋生。 马街书会已有700多年历史,历经战乱灾荒均未间断,是民间艺 2015-01-0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说书和唱戏 正月里的“连续剧” 洛阳的春节民俗中,说书和唱戏是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。俗话说正月里头都是年,这时说书,说的都是《水浒》、《说岳》这样的大部头,连说几十天,就像播放电视连续剧一样;唱戏也是连轴转,一般是下午和晚间各一场,连唱三五天甚至七天 2015-01-0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白治民的河洛大鼓缘 白治民的河洛大鼓缘——伴奏河洛大鼓的心得体会白治民十四岁那年(一九七六年),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我考入了洛阳地区说唱团,担任坠胡演奏员,学习《河洛大鼓》、《河南坠子》、《山东琴书》、《大调曲子》等曲艺剧种的伴奏。 2013-03-3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十三马街书会 二零一一年春节,大年初三从老家开车带妻女回洛阳后,便接着投入年前修改的长篇小说《凤凰鸟》中。今年的天气奇好,雨雪皆无,风也平和,就想起逛洛阳庙会。洛阳庙会从大年初一开始直到初六结束,地点在隋唐植物园。从一些报道 2013-03-2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坠子书和大鼓词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,电视机还没有走进农家,地处豫西南农村人的文化生活是非常贫乏的,三五个月偶尔才能看上一次电影.因此,坠子书和大鼓词等文艺节目便在广大农村地区流行开来.坠子书和大鼓词演员不多,一般也就二至三 2012-11-2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说书赢大戏 光绪四年(1878 )正月,济源县大峪街正逢庙会,请来了两台大戏助兴。三弦书的一个支派洛阳琴书艺人王水定也来赶会,说唱《武松炸会》 。这边一开书,行人渐渐围拢上来,越围越多。忽然,看戏的人群中有人高喊:孟津王先儿在那边开书了 2012-08-0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民间文化传承之殇 老喽,年轻人都不愿再学这东西,眼看我们这帮老头子去了,这纳西古乐就要失传喽。 在丽江的纳西族古乐音乐会结束后,看着十多个已是风烛残年的颤巍巍的老头子,我品味着他们中的一个对我说的这番话,着实令人伤感。 文化的流失,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又闻古香味 沉香千重,道不尽的是那深深、厚蕴的古味…… 小时,最喜欢听母亲讲故事,她的故事可多哩!从《如意购下凡》,《牛郎织女》,《后羿射日》,《嫦娥奔月》到《尉迟恭造寺》,《白蛇传》,《东海龙王塌东京》,还有《钱王射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当时代进步时 今年寒假,我因有事不能回家过年,只是回去过了一个年宵节。其实,这个年宵节有点相当于其它地方人所说的元宵节。但按照我家乡那一带的习俗,年宵节远比元宵节隆重,活动也更精彩。可是,今年的一些变化,让我有点诧异和惊讶。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父亲的梦想 父亲的书终于出版了,在电话中我听出了父亲少有的喜悦。我想没有人比我更理解父亲为这本书所付出的,父亲不关心什么奥运会,这本书也许他零八年最大的收获,几年的心血洒下而今终于付梓。 父亲以前曾是个艺人,现在则是个地地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我童年记忆中的几位说书艺人 现在的父母,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艺术素养,不惜花钱求人,明明是吹口琴的年龄,却早早的把昂贵的钢琴买到了家,看到现在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的海洋里,真是羡慕不已。艺术二字在我童年的生活中是荒旱的沙漠,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最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听书 有邻自家乡来,告知农村又兴起了唱戏唱影。我忽然就想起了幼时听书的趣事。 ??头几回听书由于年纪太小听着听着就睡着了。所以听了一冬天也没闹明白项羽和张飞谁的力气大。 ??七岁那年,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头一年冬天,春雨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说书的技巧 说书的艺术技巧,主要有以下四种: 1.开脸儿 开脸儿,是描绘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法,将人物的穿着、身材、面貌肤色等外形特征交待清楚,给听众留下具体形象; 2.摆砌末 摆砌末,是将书中人物活动的场合背景交待清楚,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古今说书的发展 旧时城乡各地皆有民间艺人说书,娱乐民众。说书艺术分为两类,一类是讲圣谕,一类是讲评书,各据场地,互不侵犯。所谓圣谕多讲忠孝节义故事,每含因果报应观念,以收惩恶劝善之效。圣谕节目有《安安送米》《丁兰刻木》《赵五娘断发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北京的说书历史 旧时的北京主要有两种说书场所,人们大多都去书茶馆和书棚子听说书。 书茶馆是茶馆的一种,听众前来听书兼吃茶。又称书馆,为曲艺的室内演出场所,一般专门上演评书,也有的偶尔唱大鼓书。清代咸丰年间(1851—1861),说评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说书之我观 身为广东人我实在汗颜,因为对广州的说书的认识并不多,初识讲古是在初三那段备考的日子里,记得以前的珠江经济电台在傍晚六点半到七点的时候,有某位讲古大师在讲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,学习了一段时间,正值疲惫时,能听到生动有趣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我所接触过的“说书” 抱着求知的心态,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说书艺术的书籍。孰料,偌大的图书馆,竟只是检索到两本以说书为主题的的书。悲乎,哀哉! 思及自己对说书这一民间艺术的空白了解,更是沮丧又羞愧,亏我还大言不惭要保卫民间文化呢,简直是天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
话谈“说书” 说书情意结 这年头,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,说书这行当算是式微了,很难说会不会终将湮灭。其实,说书其来已久,它源于古代,据宋史《职官志》载:崇政殿说书掌进读书史,讲释经义,备顾问应对,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、侍读,其秩卑资浅而可备讲说者则 2011-12-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