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近“坠子刘”,访河南坠子名家刘瑞莲

日期:2013-01-13 21:43:40 作者:黄体军、景佳 信息来源:苛泽大众网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好一个达观坚强的女人

“菏泽曲艺队解散后,我被安排在生产资料公司看大门,名义上看了20年,其实我和坠子一天也没有分开,上省城、下乡镇,只要有演出、有比赛我一个也没落下,别人盯的是‘钱’,我盯的是‘演’……”。

在菏泽艺术馆一间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,吊扇呼呼地转,刘瑞莲豁达地和记者面对面。她说,她出生在曲艺世家,外公外婆都是老坠子艺人,父亲曾是贵州豫剧团知名演员,母亲刘桂梅更是在当地很有影响的老坠子书艺人。刘和母亲一样受家庭熏陶,都是六岁开始登台演出。只是因为时代原因,她获奖比母亲多得多。12岁时她就获得了多项省级大奖,人称“小老艺人”,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刘瑞莲就开始着力于自己的艺术事业,年轻时每天练功56个小时以上,直到现在仍每天练功2小时。她曾讲唱坠子要求“一招鲜”,无论是唱腔、吐字、发音,一开口便要抓住观众。正由于她起早摸黑勤学苦练,终于练就了一副音域宽阔、独具韵味的唱腔。

刘瑞莲说,她的第一次婚姻给了她一个懂事的女儿,为了不让事业受到家庭因素的困扰,她跳出了围城。她生活负担一直很重,除了供女儿上大学外,还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及帮助在家务农的两个哥哥家,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其肩上的压力,她说这些都不会影响她的事业,坠子是其生活的全部。

刘瑞莲告诉记者,几十年来自己唱过了大大小小百余个段子,有很多都是自己创作的作品。她说自己是一个开朗的人,却喜欢创作悲剧、抒情的作品,比如《寸草心》、《王二姐思夫》、《天下第一美人》等。最近几天,她的专著《刘瑞莲中短篇坠子集》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。据她讲,她并没读过几年书,在创作作品时有很多字都不会写,有时就一遍遍的查字典,有时就干脆用拼音代替,后再请人帮忙整理,期间的辛苦或许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说的清。她说现在的小孩再也没有这种吃苦精神了,这也是自己最为担心的。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